国企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局面将被打破。近日,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本市市政基础设施六大领域将面向社会资本开放,本次共推出126个项目。记者留意到,首期27个项目中吸纳社会资本*高需240亿元,*少需3000万元,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近日,市发改委委员杨旭辉在第五届投资北京洽谈会上正式发布《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本市此次共推出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综合交通枢纽、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和镇域供热6个领域126个项目,总投资3380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1300亿元。
根据试点项目册的介绍,首期推出的27个市场化试点项目中,轨道交通领域共推出3个,分别是地铁16号线、地铁6号线和地铁14号线;道路领域推出国道110二期和新机场高速公路2个项目,交通枢纽领域则推出苹果园交通枢纽项目。此外,污水处理领域、固废处理领域、镇域供热领域分别推出了10个、4个、7个项目。
记者留意到,这27个项目投资额都不是小数目。试点项目册的内容显示,其中吸纳社会资本*多的为地铁16号线工程,项目总投资约440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高达240亿元。吸纳社会资本*少的密云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引入社会资本也高达3000万人民币。出席昨天洽谈会并咨询相关事项的大多是在这六个领域拥有相当强的经济与技术实力的大企业,与市里相关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的包括京港地铁、桑德太阳等在内的一批行业内知名重点企业。
据悉,本市民间投资约占全社会投资30%左右,九成左右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以及商贸流通业等,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吸引社会资本的空间较大。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作为市场化的重点改革领域的主要原因。
市发改委称,本市将分类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新建项目将分三类:经营性领域、准经营性领域、非经营性领域,其中燃气、电力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等经营性领域,将依上海seo法放开建设和经营市场,推行投资运营主体招商,政府不再直接投入。
对于轨道交通、收费公路、热力、污水处理和垃圾焚烧等准经营性领域,以公共私营合作制(PPP)、股权合作等方式,通过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为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积极创造条件。对于基本公共服务、排水管线、普通公路及城市道路、垃圾转运站、交通枢纽等非经营性领域,则采取捆绑式项目法人招标等方式由社会投资人组织实施,也可由政府回购或购买服务。
水处理设备产品 快速导航链接>>>反渗透设备| 软化水设备| 海水淡化设备| 全自动加药装置| 变频供水设备| 中水回用设备| 过滤设备| 直饮水设备| EDI超纯水设备| 超纯水设备| 超滤设备| 循环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