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一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工业结构产业布局不合理,结构性污染明显。造纸、食品加工、化工、纺织等行业占工业污染排放量一半以上,主要都集中在了沿河沿江区域。
第二个问题则是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全国大约有6万多名环境监察人员,他们要负责上百万家工业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同时,执法要求必须至少两人同时到场,所以每名环境监察人员大约要负责几十家企业,人手严重不足。
下一步,环保部将加强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对污染企业“改造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是对于2017年以前完成造纸、钢铁、印染、制药、制革等行业的清洁化改造,水质未达标的地区,新建、改建、扩建上述项目必须实行主要污染物减量置换,其他地区则实行等量置换;搬迁一批,是要有序推动或依法关闭目前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的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和化工等反渗透水处理设备重污染企业;淘汰一批,则是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制定分年度实施的淘汰落后产能方案,完不成淘汰任务的地区将实行暂停审批核准相关行业的建设项目。
“我们有个目标,2016年年底前要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等污染项目,这也是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陈吉宁表示。
苗圩也表示,工信部将积极推动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从去年开始,工信部与国家安监总局就布置在城市人口稠密区对危险化工企业进行搬迁改造,地方不是很积极,但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几天之内各省就纷纷上报了需要搬迁改造的项目计划。初步汇总的数据显示,全国大概有一千多个化工企业需要搬迁改造,总搬迁费用约需要40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分析,有些费用可以通过‘级差地租’、‘退二进三’来解决,地方政府和企业再解决一部分,中央政府也给点必要的支持,从而推动企业搬迁改造,减少污染,减少排放。”苗圩说。
园区化与红黄牌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环保部还有一个杀手锏是“园区化”。
陈吉宁表示,近年来,环保部推动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举措之一是化工行业园区化、集中化、专业化。除专业性的工业园区外,不得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项目;现有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还要推动产业集约化、生态化,加强园区生态风险防控,统一应急救援。
苗圩也表示,园区化有利于污染物的全流程控制,在工业园区内实行循环经济,把一个企业的排放物作为下一个企业的资源利用,以及流程中节水和废水回用等。还有一些工业园区在废水综合利用方面研发了一些超临界热解技术,比较实用,而且成本较低。
“推动企业入园,这个问题就好解决。”陈吉宁说,“其他涉及重金属的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园外的也要逐步搬迁到工业园区,新改扩建项目要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不允许用‘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名义为企业入园开绿灯。”
此外,环保部还将集中治理园区的污染,推动园区土地集中化、废物交换利用、水的循环使用、共用基础设施等,使它们达标排放。陈吉宁表示,“2017年底前,工业聚集区必须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逾期没有完成的,一律实行环评限批,取消园区资格。”
除了园区化,环保部还将推广“红黄牌制度”。陈吉宁表示,未来要严格环境监管,逐一排查工业企业的排污情况,对企业实行黄牌警示和红牌关停。2016年起,要定期公布环保的红牌和黄牌的企业名单,禁止无证排放和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放。
对此,苗圩也表达了支持。他说,对于不达标的企业亮黄牌、红牌,红牌直接淘汰,黄牌则给企业一个整改时间。如果整改仍然不达纯化水设备标,则列入淘汰范围。
水处理设备产品 快速导航链接>>>反渗透设备| 软化水设备| 海水淡化设备| 全自动加药装置| 变频供水设备| 中水回用设备| 过滤设备| 直饮水设备| EDI超纯水设备| 超纯水设备| 超滤设备| 循环水设备